林安

@linan1992

把自己活成一个IP,还是一家公司?

我写了一篇文章,把我六年来对自由职业整个群体的观察做了一张地图,我们叫“自由职业成长地图”。它把一个人从打工状态到脱离职场自由职业,再到创业成立一人公司的链路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探索期、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

只有1、2个人的公司,如何做到年利润100万以上?

回忆了一下我自由职业以后采访的形形色色的人,意外地发现其中年薪过百万的还真不在少数,而且他们都符合“只有一两个人规模”的这种设定。所以就整理了一下这些人的案例,为了方便阅读,我将他们做了一个分类,也算是自己对“小规模、高盈利”商业模式的一种思考学习。

从自由职业到一人公司,我不同阶段的收入构成

“林安,你从自由职业到创业,这几年的收入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前阵子另一位咨询者也问了我,就干脆整理了一篇文章。整理的过程中还原创了一套“自由职业者由I变E”的理论。这里的I 和E不是MBTI里形容人格特征的I和E,而是自由职业发展过程中的I型人和E型人。

7月,人群是一面镜子,照见未知的自己

在诸多认识自己的方法中,与人交往,可以快速帮我摸清自己的形状。成年以后,每个在生活中认识的人都是一面照见自己的镜子,与他人碰撞的过程中,自我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还是需要人群的,虽然大部分群体常常让人感到索然无趣、效率低下,但不与人接触,自我就始终像希腊神话中的俊美少年纳西瑟斯,终日迷恋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跃水而亡。

逆行人生 | 原创小品牌,如何创业半年内,销量翻10倍?

认识丸子很久了,从她刚毕业时准备满世界穷游,在北京的一个琴行教尤克里里,今年再次见面,她的身份转变成了一个尤克里里品牌的电商创业者。TODO尤克里里品牌创立以来,丸子经历过8个月没拿一分钱的焦虑,直到今年疫情后,一切才迎来了转机:TODO的月销一个月内翻了10倍,月销售额一度超过30万。

那个带着尤克里里周游列国的斜杠青年,还好吗?|100个不上班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毕业后一天班也没上过的丸子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定义自己。于是她的身份总是在不同场景里切换:一个不那么勤快的旅游博主,一个热爱音乐的尤克里里玩家,一个会画画的平面设计师,或者一个把“技能”与“旅行”相结合的定制旅行师。

全职做自媒体,有哪些生存之道?

我挑选了3位全职做自媒体的自由职业者的经历,他们的领域分别是电影自媒体、房产自媒体和日语自媒体。他们中有人还是一个稍有起色、刚刚起步的萌新,有人已经通过自媒体获得了稳定且可观的收益,还有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是哪种状态,相信都会给想做自媒体的新人,和正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自媒体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一个人旅行的危险和浪漫,出发了才知道(维也纳篇)

去年上海最黑暗的那段时间,一个朋友说,她最不后悔的事就是在疫情之前走遍了大部分她想去的国家和城市。这句话给了我沉重一击,想想自己还有那么多没去过的地方,再想想下次出国不知是何时,就遗憾万千。一晃三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没有变得更深刻,反而越来越狭隘。当时我告诉自己:解封后,一定要踏上没有探索过的陆地,体验截然不同的文化。第一站,我选择了奥地利维也纳。

万字整理:左手自由职业,右手斜杠青年

自由职业是有一定的准入门槛的,并不是一个相对轻松的职业,很多人的想法里会觉得它是一个时间自由、空间自由,赚钱比上班时还多的职业。但实际上,大部分做自由职业的人是非常忙碌的,有的人甚至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而且心理压力非常大。今年是我做自由职业的第三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在做一件创业的事情,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在开一家公司。

辞职开咖啡店的她,如何四个月内实现盈利?|100个不上班的人

一位离开北京广告圈后,回到家乡重庆经营咖啡店和广告工作室的重庆姑娘 , 如何从零开始自创咖啡品牌,从而过上不上班的理想生活。

传统职业,可以转型自由职业吗?

这两位从传统职业顺利转型自由职业的小伙伴,本身都是专业技能型选手。他们能成功转型,得益于他们在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这个技能是无论身边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始终存在,别人拿不走的。而且即使自由职业养不活他们,他们也都有后路可退——回到英语机构当线下老师和去医疗机构当全职医生。而他们能成功转型自由职业,与线上平台经济的发展又脱不开关系。

2023,放下即自由

我就这样顶着「自由职业」的标签,渐渐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标签。我知道很多人羡慕我,赶上了好时候,有一个这么棒的起点,在自由职业这条路上一路顺风顺水,走到了今天。出书、创业、做品牌、组团队、当博主。这些年,不断有人想重走我走过的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享受这种状态,一度沉溺其中。直到今年,一次又一次的情绪崩溃提醒我:也许,你该停下了。

我住在一座城市的理由:从香港、大理到京都

前几年,大部分人喜欢从二三线城市集中往一线城市跑,比如说北上广深。再过几年就开始出现一种逃离潮:很多人开始逃离北上广深,又重新回到了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生活,甚至有的人逃到了乡村,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几年由于做自由职业的缘故,我身边接触到了一些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流动性和游牧式的,也就是他们每隔几年甚至每隔几个月,就会换一个地方生活。我请到了一个在4座城市有过生活定居经验的朋友Maxwell。

25岁,开两家店,养40只猫是怎样一种体验?| 100个不上班的人

过去,人们在事业单位有一份能做一辈子的“铁饭碗”,就很满足;现在,互联网创业的热潮打破了人们对一份稳定事业的期待;与此同时,自由职业、斜杠一代正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职业选择。是时候重新定义工作了。不做朝五晚九的上班族,工作还有多少种可能?一个不上班的人,又将如何存活于世?在这个宏观庞大的社会问题下,我试图从一个个微观个体中寻找答案。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