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

@justin_c

西方極左的偽善:脫北者問題中的雙重標準

西方極左政治正確主流敘事在強調國內社會正義問題(如種族平等和LGBTQ+權利)時,卻選擇性地忽視了像脫北者這樣的嚴重人權問題,顯得極其虛偽。這種雙重標準表現在多個方面,包括選擇性的人權關注、經濟和外交利益優先、媒體報導的失衡以及國際法律執行的困境。

費城的「鴕鳥政策」:治標不治本的治安措施

費城最近提出的通過提前關閉商店來遏制犯罪的政策引起了廣泛爭議。這種做法被批評為自欺欺人的鴕鳥政策,因為它無法解決犯罪的根本原因,只是將問題轉移到其他鄰近社區。儘管暴力犯罪有所下降,但財產犯罪卻顯著上升,這表明治安問題並未真正得到解決。費城需要的是綜合性的措施,如解決貧困、改善社區…

北韓動畫,國際制裁下的黑色幽默

這篇評論文章以辛辣反諷的口吻揭露了北韓在國際動畫製作中的暗中角色。通過多個例子和數據,文章批判了國際制裁的無力和西方企業對廉價勞動力的貪婪。北韓的動畫師在封閉和貧困的環境中,利用高科技設備參與製作包括《辛普森家庭》和《無敵少俠》等知名動畫,展示了全球化背後的複雜性和諷刺。

當警察工會怒批政府:德國火車站何以變成犯罪天堂

德國政府急於將外國人歸化並掩蓋日益嚴重的移民犯罪,這一策略令人嘆為觀止。在這場非法移民和極左政策的盛宴中,政治精英、極左組織、移民和難民、企業以及犯罪組織各自從中受益。然而,這些短期的利益背後,卻是德國社會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安全挑戰。文章通過具體數據和例子,辛辣地揭示了這些受益…

文明衝突的現實:福山與亨廷頓的理論之爭

這篇評論文章比較了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和亨廷頓的「文明衝突」理論,結合當前國際政治現狀進行分析。作者指出,福山的理論過於理想化,忽視了現實中的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並未普及的情況。相反,亨廷頓的理論更符合當前的國際局勢,特別是在中美地緣政治對抗和俄烏戰爭中。

假如耶穌「覺醒」:當現代道德遇上反常識

分析當代社會中極左敘事的荒謬性與矛盾。從一部諷刺性極強的短片開始,揭露了進步左派在性別政策、言論自由與反資本主義中的自我矛盾與反常識,並探討了這些敘事如何深植於當代社會心理與情感的根基之中,引發了廣泛的支持與追隨。這不僅是對極端政治文化的一次剖析,也是對那些熱衷於追隨而不求甚解的現象的批評。

當你的AWS賬單變成悲劇:一個雲端存儲桶的黑色幽默

本文以辛辣反諷的筆觸,討論了一個AWS用戶如何因為配置失誤而面臨巨額賬單的悲劇。文章深入分析了因默認設置過於開放而導致的安全風險,以及AWS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通過這個案例,我們探討了雲服務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和成本控制問題,並提出了增強安全性的具體建議,如隨機後綴的重要…

勞動節的聲音:當自由世界的噪音遮蓋極權的寂靜

探討了勞動節在全球範圍內的不同面相,尤其聚焦於自由世界和極權體制下的勞工抗議活動。文章透過對比法國、義大利、荷蘭及台灣的勞工狀況,揭示了自由世界中勞工可以公開爭取權益的現狀。同時,探討了中國等極權國家中勞工權益的缺乏和壓制,並批評西方對共產主義的理想化忽視了其在實際政治實踐中的失敗。

喚醒而非覺醒:揭露美國Z世代與馬克思主義的浪漫邂逅

探討美國Z世代對國家身份和價值觀的轉變,以及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浪漫化看法。首先分析Z世代如何在政治示威和社交媒體中重新定義「美國」的意義,然後透過亨廷頓的文明衝突理論探討他們如何重塑國家認同。此外,揭示了教育和媒體在塑造這一代對社會主義誤解中的關鍵角色,並批判了這種理想化對現實政治和經濟理論的理解造成的偏差。

當AI成為「進步」的利器:一場種族歧視的假戲真做

AI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從提升工作效率到改善人類生活。然而,巴爾的摩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卻揭示了AI濫用的暗面。一位前體育主管利用AI技術偽造校長的種族歧視言論,這不僅摧毀了校長的聲譽,也引發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和學校的混亂。這起事件不僅凸顯了技術濫用帶來的危害,也反映了現有…

真正的由治及興:被遺忘的中華民國繁榮史

剖析了中共如何通過官方歷史敘述,選擇性地隱瞞上海租界和日治台灣時期的繁榮真相,以維護其政治合法性和國家統一的形象。文章揭示了這種歷史描述的片面性,並探討了這種策略如何影響公眾對歷史的全面理解,以及對國家自信和前進的長期影響。通過辛辣而反諷的筆調,文章呼籲對過去更加均衡和深入的理解…

體視角下的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雙方敘事的較量

在持續的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中,不同媒體的報導呈現出明顯的差異。一些媒體如**Israel Hayom** 和 **The Times of Israel** 重點報導哈馬斯在民間結構,特別是醫院內的軍事部署。而如 **Al Jazeera** 則更集中於衝突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影響。

當七宗「罪」變成七件「成就」:「狗熊」特朗普vs「英雄」拜登

剖析了在特朗普與拜登兩個不同政府時期,相似政策如何因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受到截然不同的公眾與媒體反應。從疫情防控的旅行禁令到對外貿易政策的不一致評價,這些案例顯示了政治認同如何塑造我們對政策的看法,進一步反映了媒體如何根據政治氛圍選擇性地報導事件,以及社交媒體如何加劇了這種偏見的分裂。

當真相變成「喝茶」的借口 —— CBS新時代特色「新聞自由」

批評了CBS在處理其資深調查記者Catherine Herridge的事件上所表現出的言論自由的雙重標準。文章指出,雖然CBS公開宣稱支持言論自由,卻在Herridge準備揭露重磅新聞時解雇了她,並沒收了她的工作文件。此外,文章使用「喝茶」這一隱喻來描述CBS如何將異見聲音壓制在黑暗中,暗示這與某些極權政府的做法無異。

你們都欺負我一個弱女子:DEI在美國航空業的最新「貢獻」

探討了DEI(多元、公平與包容)在職業操守中可能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航空業的一起具體事件中。一名女機長在飛機起飛前公開談論個人離婚和政治看法,導致乘客不安,並引發了對專業標準與身份政治間緊張的社會討論。文章分析了如何在追求多元包容的同時,保持職業操守的重要性,並批判了濫用DEI原則作為逃避專業責任的盾牌的情況。

美國中東政策:高瞻遠矚還是自我矛盾的「贏兩次」

探討美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對待中東地區的雙重策略上。文章以一種辛辣的反諷口吻,評析美國如何一手支持以色列,同時又解除對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間接資助其敵人。這種看似自相矛盾的政策不僅讓美國納稅人感到困惑,也讓他們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文章進一步探討了這種政策如何影響美國在國際上的…

在國會聽證會上,議員們的技術無知成為熱門話題

在最近的TikTok CEO周受資國會聽證會上,一些美國議員因提出了技術知識顯然匱乏的問題而成為網絡笑料。議員的問題範圍從誤解基本的Wi-Fi使用到對社交媒體工作原理的錯誤理解,這些都揭示了一個更大問題:技術無知在決策層的普遍存在。這不僅影響了聽證會的質量,也損害了公眾對政治過程的信任。

從可靠新聞到「應變反駁隊」:NPR等主流媒體的「進步」

主流媒體,特別是像公共廣播網(NPR)這樣的機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本文通過分析Uri Berliner的深刻反思,以及各種來自Pew Research Center、Ad Fontes Media的數據,揭示了NPR及其同行在報導重大事件時所犯下的錯誤和偏見。

溫尼伯實驗室醜聞:杜魯多政府同中共的親密合作

探討了溫尼伯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兩名科學家被解僱的事件,凸顯出加拿大政府在處理與中共合作方面的疏忽和矛盾。衛生部長馬克·荷蘭對於實驗室安全漏洞的回應,以及對於美國對中國軍方生物武器能力的警告的忽視,透露出政府高層在重要問題上的回避和含糊其辭。此外,加拿大政府拒絕向加中關係特別委員會提…

奧克蘭為何沒有「由亂及治」

探討了美國加州奧克蘭市近年來犯罪率飆升的現象。透過尖銳的反諷和詳實的數據,文章揭示了政治正確、警察資金削減、槍支濫用及社會經濟因素如何共同編織成這座城市治安惡化的錯綜複雜網絡。文章不僅僅是對奧克蘭治安狀況的一次揭露,更是對當前社會政治氛圍的深刻反思。